薛德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贵州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小水电能源效益与生境连通性修复协调工作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研究,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科学评估小水电、制定整改方案”方面
(一)制定分类整改工作方案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彩票app 省发展改革委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能源局 省林业局关于印发贵州省小水电分类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黔水农〔2022〕10号),相关部门按照“县级组织验收、市级复核抽查、省级销号备案”的流程共同推进小水电“一站一策”分类整改工作。以恢复河流连通性和分类处置为目标,保障生态流量和工程安全为重点,在做好核查评估的基础上,逐站提出“退出、整改、保留”的分类处理意见。
(二)强化调研督导
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组织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强配合协调、组建工作专班,多次赴铜仁等7个市州开展现场督导。一是对小水电涉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专题论证报告和水生生物保护评价等工作开展重点指导和监管,组织专家对涉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专题论证不完善、水生生物保护不满足的小水电提供技术咨询意见,指导责任单位落实水生生物保护措施。督促指导小水电安全生产及生态流量达标泄放工作。二是2024年11月,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水利、渔业、生态环境等领域专家制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小水电“一坝一策”技术指导意见》,提出“一坝一策”专家意见,印发《省农业农村厅 省生态环境厅 彩票app 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举一反三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问题排查整改工作的通知》,对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的典型案例进行了问题排查整改和监管工作。
(三)严格落实整改措施
各级加强部门配合,指导地方推进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全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共排查51个小水电,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一坝一策”整改方案,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其中,铜仁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34座小水电已完成整改31座,整改完成率91.18%;47座拦河坝已完成整改44座,整改完成率93.62%。
二、关于“建设过鱼设施、实现生境连通”方面
按照“一坝一策”方案,省农业农村厅、彩票app 等部门指导市县依据实际摸排情况实施分类处置:一是对不具有重要供水、灌溉、防洪等综合利用功能以及临时搭接用于引水、交通等任务的拦河闸坝,原则上实行拆除并实施生态修复;二是对具有防洪、灌溉、供水、通行等功能且目前难以替代的拦河闸坝,采取修建过鱼设施、改造河床生境等工程性措施整改,保障生态流量并实施生态修复;三是对具有供水等重要民生功能且不能采取工程性措施整改的拦河闸坝,充分考虑保护物种习性及河流水文情势,采取增殖放流、鱼类繁殖期开闸洄游等非工程性措施实施生态修复。
截至目前,全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1个小水电已整改31个,其中已拆除2个,已修建过鱼设施17个,已开展增殖放流、河床生境改造、生态流量管控12个。保障了保护区内鱼类洄游、繁殖、种质交流等生长繁育需求。
三、关于“优化电站调度、改善生态环境”方面
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和水生生物研究所等机构,综合施策促进鱼类多样性显著恢复。如赤水河流域杨家园、圆满贯两座电站,在强化生态流量的基础上增建集鱼站,减轻大坝对鱼类造成的阻隔影响,加强关键断面生态调度,电站退出调峰功能,编制电站生态调度方案,开展近自然生态调度实验。根据鱼类生活习性,模拟自然水文节律,按照鱼类生长繁殖需求下泄生态流量。
2025年4月,在赤水市复兴镇大鱼坝水域,首次通过沟渠引流和底质改造,联合生态调度和人工改造生境条件,实现人工放流长江鲟的首次自然产卵和孵化出苗,长江鲟野外种群恢复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对水域生物多样性恢复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农业农村部门、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等机构监测结果,随着赤水河水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鱼类资源明显恢复,物种多样性稳步提升,珍稀鱼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
四、关于“保障生态流量、减缓生态影响”方面
2022年12月,彩票app 、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贵州省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2025年4月,结合我省实际,彩票app 、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对该办法重新修订出台并转为正式施行。各级强化动态调整重点监管目录,完善监管制度体系,指导和规范电站监测监控行为,保障足额泄放。全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的小水电已按规定核定生态流量目标,完善泄放设施改造,并全部安装生态流量监测设施进行实时监测,相关监测数据均已纳入贵州农村水电应用监管服务平台在线管理,达标情况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小水电生态流量泄放合格率均达标,保护区内河流连通性和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关于“限制新建水电、整改生态机组”方面
一是根据《水利部 发展改革委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能源局 林草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小水电分类整改工作的意见》(水电〔2021〕397号)有关要求:“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障海岛边防等偏远地区和电网未覆盖地区供电安全、建设引调水等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兼顾发电外,原则上不再新建小水电项目。”
二是积极推进小水电绿色发展,加强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激励引导小水电在生态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管理规范和经济合理等方面实现绿色转型。
三是彩票app 省发展改革委 省生态环境厅 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小水电绿色改造有关事宜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小水电通过设施设备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含增设生态机组)及监测监控设施改造等,提高水能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河湖生态健康。
六、关于“加强监测评估、做好生态修复”方面
(一)开展渔业资源调查
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赤水河流域、乌江流域、沅江流域、珠江流域渔业资源调查,覆盖了24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根据本地资源调查和管理现状调研,目前正在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发展计划编制。同时,各地通过增殖放流、建设人工鱼巢、修建过鱼通道等方式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水系连通性。
(二)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建设
一是省生态环境厅配合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完成贵州省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4.22亿元,完成生态修复面积54852.42公顷。2023年、2024年,选取遵义市凤冈县洪渡河流域上游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区、铜仁市思南县六池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区为试点,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试点工作。
二是省生态环境厅积极争取涉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态修复项目和资金,已协调省财政厅安排资金支持铜仁市印江县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问题整改,已在2025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补助资金中安排印江河泉水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修复690万元。同时,积极支持印江县申报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印江县印江河种质资源保护区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项目”等。
七、关于“加强监督执法、探索生态补偿”方面
(一)多举措探索生态补偿
按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省农业农村厅持续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未批先建涉渔工程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并提交生态环境部门处罚。督促各地落实生态补偿资金,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一是开展水生生物栖息地和洄游通道研究,2022年邀请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设计罗甸县八吝大坝过鱼设施通道,开展了鱼类通过性的游泳能力试验,确定过鱼施工建设方案并于2023年完成建设,为我省恢复河流连通性、修复过鱼通道提供参考。二是联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赤水河干支流开展珍稀濒危及特有鱼类资源关键生境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采用仿自然修复手段在赤水市复兴镇、习水县土城镇江段构建人工鱼巢10000平方米,估算整个繁殖期鱼类繁殖规模达2240万粒,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支流梯级电站对产沉粘性卵鱼类的影响,有效促进鱼类资源恢复。
(二)加强部门协作监管
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政策协调和工作衔接,健全保护区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及时推进保护区小水电“一坝一策”整改方案审查、论证工作,持续开展未批先建涉渔工程监督检查,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曝光保护区内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大发彩票app
2025年6月25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王晓宇,联系电话:13765125431)